-2025-
08/08
10:13
编辑:本站
“荆心办”,畅通司法为民“连心路” ——荆门检察机关文化品牌培育纪实
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,更是检验检察为民初心的“试金石”。近年来,荆门检察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将化解信访矛盾作为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切入点,创新打造“荆心办”检察文化品牌(取“精心办”谐音,践行“精诚为民的初心使命、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、精进有为的职业精神”的价值理念),通过入驻综治中心,变“坐堂办案”为“主动下沉”,高质效办好每一件群众信访案件,让权益有保障、难题有解法。
“一根针”扎进基层
“万条线”串起民生
以往,群众信访诉求常涉及多个部门,程序烦琐耗时长。2023年8月,全市两级检察院延伸检察工作触角,全面入驻基层综治中心,变“坐堂办案”为“主动下沉”。
如何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,成为检察机关入驻后的“必答题”。
全市两级检察院选派资深检察官组成检察工作室团队,灵活运用常驻、轮驻、随叫随驻、巡回驻点等方式,融入基层社会治理。
整合资源,形成合力。检察工作室团队先后探索建立了“检察+金牌调解员”诉前调解、“检察+工会”劳动纠纷处置及支持起诉、“司法救助+社会救助”等多元参与矛盾化解机制,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“最多跑一地”,不断丰富“荆心办”检察文化品牌内涵。
2024年,东宝区村民唐某某通过综治中心申请检察监督,市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发现该案不符合监督条件,作出不支持监督的决定。
“案结”更要“事了”。检察官调查发现,唐某某确属因案致残、致贫,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,也没拿到任何经济赔偿,生活陷入困境,符合司法救助条件。检察官随即指导东宝区人民检察院联合民政部门,和当地镇政府开展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工作,最终促使信访人息诉罢访。这正是“荆心办”主动履职、化解基层矛盾的生动写照。
窗口前移,攻坚啃下“硬骨头”
入驻综治中心是司法资源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。荆门检察机关坚持领导带头办案,常态化下沉接访,整合资源、搭建机制,确保工作规范高效运行。
矛盾化解,贵在解“心”。2023年9月,检察工作室接待了一位带着厚厚控告资料的老人:老人因不服儿子犯诈骗罪被判入狱,多次赴省进京信访。
考虑到案情复杂程度,带班接访的检察长决定组建专班并担任主办检察官对原案全面核查,开展“上门听证”,并协调监狱依法依规做好其子的技能培训及刑满安置帮扶工作。老人最终息诉罢访。
像这样的接访,荆门检察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已累计接待327人次,其中检察长接访89人次,示范效应显著。
有了院领导的参与,入驻综治中心工作在外部资源整合、内部力量调度等方面高速运转起来。
对外,市人民检察院会同市委政法委、市司法局联合制定《关于进一步深化落实检调对接机制的实施意见》,构建快速审核反馈、派单专业、接单及时的涉检信访处置闭环,为入驻工作规范化运行提供支撑。
对内,制定《检察机关入驻综治中心工作指引》,细化入驻模式、工作流程,明确办理期限,打造全链条闭环。
入驻以来,全市检察机关接收群众信访486件,始终保持回复、答复率100%的“双百”成效。
综合履职,守护“她”权益
深化“四大检察”综合履职,构建上下一体、矛盾联调、问题联治、工作联动的矛盾化解格局,是检察机关入驻综治中心后办理好涉检信访案件的用心之举。
一起离婚纠纷案中,王大姐虽然承担了较多家庭义务,但因举证困难,法院未支持其经济补偿和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请求。上诉、再审申请接连被驳回后,王大姐前往综治中心检察窗口寻求帮助。
受理该案后,控告申诉部门检察官敏锐发现其诉求符合《民法典》规定:因抚养子女、照料老人等负担较多义务的一方,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,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。随即将该案移送民事检察部门办理。
民事检察部门检察官通过询问申诉人子女、邻居,走访其原工作单位调查核实,最终找到关键证据,向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并被法院采纳。2024年12月,法院作出再审判决,判令其夫李某支付王大姐相应经济补偿。该案例成功入选最高检第四批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,并在最高检“‘典’亮生活 守护美好”检察开放日活动上分享。
数据赋能,法律监督“未”爱护航
2023年8月31日,市人民检察院推动综治网格平台数据共享,实现矛调案件、重点人员信息、人房信息、未成年人信息等信息互通。
矛盾化解,“早”字为先。2024年4月,京山市人民检察院通过综治平台发现涉毒人员冯某、刘某家庭变故,致使五名未成年子女陷入无人照管的困境。检察院迅速支持居委会起诉撤销二人监护权,妥善确定监护人,并联合多部门开展“司法救助+社会救助”,助力孩子们重返校园。
此案充分利用数据赋能,实现了检察机关对苗头性问题预警预判、综合研判,把矛盾解决在萌芽、化解在基层。
借助共享数据,荆门检察机关运用自主研发的未成年人帮教维权、非羁押人员监管等平台,发现并办理未成年人保护、社区矫正脱管漏管、支持起诉等线索112条、案件45件。同时,对涉检信访案件实行反向审视全覆盖,发现检察办案过程中履职不到位、不规范等问题11个,督促纠正错误、补正瑕疵,提高自身监督质效。
市人民检察院通过“荆心办”检察文化品牌,推动信访窗口前移、力量下沉、服务延伸。在综治中心这一“枢纽站”,以检察履职的“一根针”,穿起多元解纷、源头预防、基层善治的“万条线”,有效化解群众“法结”与“心结”,为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更优检察力量。